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养生 > 武术 > 正文

太极拳胸腰折叠的五大规律 太极拳练习的第一步-筑基调息

来源:互联网  发布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6-10-06 11:12:35
太极拳胸腰折叠的五大规律 太极拳练习的第一步-筑基调息 太极拳练习的第一步-筑基调息 道家丹功,古时称玄功。内功,是以性命双修入手,经过修炼,达到平阴阳,调气血,打通大小周天,内丹大成,祛病延年,健身长寿,以终天年的目的。此即古人称的“得道

     道家丹功,古时称玄功。内功,是以性命双修入手,经过修炼,达到平阴阳,调气血,打通大小周天,内丹大成,祛病延年,健身长寿,以终天年的目的。此即古人称的“得道成仙”。
  武当百日筑基功,也是练好武当的基础内养功,对于正确练习是十分重要的配合。这步功法练好了以后,练习就会事半功倍。
  武当内功共有四步功法,即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这几层功法一层比一层高妙。
  百日筑基功是第一步功法,即练精化气小周天功法。要领如下:
  第一节 入静调息
    面对正南,全身放松,排除杂念,高度入静。自然盘坐,左腿在外,右腿在内。女人右腿在外,左腿在内。上身正直,头正颈直。双手捂膝。口齿微闭,舌抵上腭,双目微闭,意守丹田。丹田即脐下二寸、内三寸处。呼吸轻细自然。静静打坐二十分钟。
 
   练功的姿势有好几种,可以是躺、坐、站,每一种姿势有不同的特点。躺式对于年老体弱或者一般人晚上睡觉时练功比较好,一般采取自然仰式,手放身体的两边。站式的方式也比较好,有助于较快得气。
   站立练习的姿势要求很重要,首先要做到虚领顶劲,头部做到正直,把颈部的脊柱拉直,这样有利于气血下行和通畅;含胸拔背,胸部适量内含,有利于胸部随着腰部的旋转而转动,同时气血下行,拔背而不是驼背,有些人平时由于坐姿不正确,造成了习惯性的驼背,这时候就要有意识的把背部挺直;松肩坠肘,肩膀不要无意识的拱起来,要自然下垂,两条臂膀就像衣服挂在衣架上那样挂在肩膀上,肘部也要下沉,肘部的下沉有利于带领气血下行和全身放松,否则肘部抬的很高也容易暴露肋部的空档,不利于以后练习时防守和攻击;缩肛提臀,要做到肛门要稍稍收缩,尾骨中正,命门穴稍稍外棚,这样的姿势与有些女性喜欢的曲线美就完全不同了,这样做就把原来前凸的腰椎领直了,全身的脊柱原来是S型弯曲的,现在变的正直。做到前面所说的几点要求,基本就达到了立身中正的要求。督脉气血的上下运行就通畅了。
  第二节 呼吸导引
  丹田是练习里最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肚脐下一寸半,皮肤里面一寸的位置比较大的一块区域。练习气功就是要做到丹田里面的真气充盈。百会在头顶的正中,可以参考网站其他页面的穴位介绍。劳宫位于两手心,涌泉位于两脚心。檀中穴位于胸部两乳正中。任脉在身体前部正中胸椎的位置。督脉位于身体背部椎骨的位置。
    全身放松,嘴合闭,舌抵上腭。嘴稍开一点小缝,嘴合鼻可以同时呼吸。吸气时,意念导引外部天地、树木、山水的灵气从头顶的百会穴灌注入人体,经过喉部,感觉喉头的吞咽。气下去以后经过檀中,循任脉进入丹田。吸气时,两手的劳宫和两脚的涌泉穴同时也感觉到有几股气流经过手臂和腿部的经络进入丹田。
    气进入丹田以后,呼吸停顿一会,气在丹田里面也要做一定的停留。然后徐徐的呼气,丹田里的一部分浊气慢慢从檀中、劳宫、涌泉排出。这样吸气、停顿、呼气,重复这样的过程,逐步感觉丹田里的内气慢慢增强。一次练习结束以后,丹田里不能有意识的保留很多的气,要自然的留有一部分的真气,否则如果功力没到这个程度,强制保存的话,容易造成内气闭塞,胸闷、肚胀、头痛、大动不已或者气机逆转等情况,如果感觉异样,一定首先要意念把丹田及胸腹部的横气排空。特别是胸部,不能有气滞胸闷的感觉。

  第三节 打通大小周天
  筑基培元第三步,就是疏通任脉,内气在任督二脉运行。首先真气下沉丹田,随呼气沿任脉一步一步下趋丹田,脘腹之地得到真气温煦,大小肠功能加强,肠胃道得到调理,消化吸收功能更加健全,又增加了真气的来源,呈良性循环。
    其次,气沉丹田为后天充养先天,培养丹田真气,凝炼肾精化为肾气。丹田真气充实饱满,肾上腺、性腺功能得以调整加强,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即能得到调治。
   再次,真气经过鹊桥,通过尾闾,缘督脉上行,真气通过玉忱,小周天贯通,人体食欲旺盛,精神振作,脏腑功能得到调理,健康状况大为改善,消化不良、肾虚、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症状即可改观。待真气疏通病灶经络,排除病邪后,脏腑的器质性病患方可康复。
   通督后,进入通大周天的阶段,肾气不断灌溉脑髓,肾上腺和脑垂体两大腺体互相激惹,互相补益,大脑皮层本能力量加强,进一步提高,真气在四肢运行畅通无阻、达到虚无境界,身体的代谢机能和抗病免疫功能均得到增强,而延年益寿。
    
二、练功要求:
  1.诚信如一,持之以恒。
  诚信练功,持之以恒方见功效。常年持功不停,功效更著。
  2.动静结合,阴阳互补。
  静功为阴,动功为阳。打拳练武为阳,百日坐功为阴。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动一静是真功。动静结合大道成。
  3.面对南北,时间适当。
  练功方向上,要求面对南与北,莫对东与西。每日一二次,一次40至60分钟为宜。
  4.静地练功,以防惊吓。
  选静地练功以无人干扰为好,防止因受惊吓而出病。初学之人更应选择清静之地练功为好。
  5.有病停功,愈后再练。
  临时患有感冒等小病时,要停功不练,对症治疗后再练功。练功到一定程度,极少患病。
  6.心情不快,不可练功。
  心情不快时,生气上火时,不可练功,以防气走偏。
  7.饱饥停功,以防伤气。
  过饱练功,容易伤气。过饥练功,容易伤力。饭后一小时后方可练功。
  8.雷雨雾天,停功不练。
  下雨打雷天,易受惊吓,不可练功。雾天为毒气,不可练功,而且要饮白酒一二口,以解毒气。此法十分重要,“雾天饮白酒,十人九不知。时时要注意,才不伤身体”。
  9.出现反应,顺其自然。
  练功到一定时候,身体产生出一系列的变化反应,有冷、热、麻、胀、酸、跳、疼、幻、大、小、空、无、轻、重等十四种感觉,均为正常,不可害怕。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练功中出现出汗、腹泻、流泪、发笑、脱皮、呕吐、抖动、想哭等,也均属正常,都是排浊现象。过一段时间后,一切会自然消失。正因为原来身体有病或隐患,练功后才有这些现象。
  以上九条注意事项做到了,练功就会顺利。最后,还需提醒练功者,需遵守道家的一贯指导思想,即清净、无为、不争、退让、、全形、方可神形具备,祛病成功,延年益寿。


      (一) 胸背开合。陈式要求胸开背合,背开胸含。陈式从来不讲“拔背”,只讲胸背的开合运化。而且要求在螺旋中开,螺旋中合。开左胸即向左旋转,开右胸即向右旋转。例如六封四闭动作五和动作六,动作五挑肘开左胸,胸腰向左旋转;动作六则含胸推掌。胸开则背合,胸含则背开,阴阳互为其根。(又如高探马动作四、五之胸背变化,亦同此理。)?
 
       (二) 左右折叠 (左右旋转) 。又谓横向折叠。即胸腰左右旋转变化。运动,往往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逢左必右、逢右必左。一引一进、一化一打,交替运动。如懒扎衣动作四,胸腰向左旋转,走右靠劲;动作五,则又向右旋转,走横?劲;动作六,再向左旋转,走右手下塌外碾劲,开左胸、重心移偏左。又如第二金刚捣碓,丹田带动,双手先向上?,再向右?,再向左发。胸腰随之先左、后左、再左旋转。都是一左一右,一右一左的胸腰在往复旋转中走折叠劲。读者注意:此时从正面看,胸向右转时,从背后看,则腰背部向左侧转。前面向左旋转时,背则向右转。这又是一组前后左右阴阳相济的运化。?
 
       (三) 前后折叠 (里鸚前发) 。如二路拳 (炮捶) 的左冲右冲式,先是后坐,双拳走下弧、里弧线向里鸚劲 (含胸塌腰) ,然后再向前开胸抖腰 (丹田) ,双拳走上弧线发冲劲。一鸚一放、一后一前,形成前后折叠劲。又如三换掌、连环炮、裹鞭炮等,都是这种鸚放劲。?
 
       (四) 上下折叠。类似链条、弹簧式的屈伸劲。例如指裆捶动作二至三,上下折叠三次:先向右下走下弧线的? 劲 (也是引化来劲) ,再向左上走弧线发劲。然后再向右下?  (引) ,再向左上发劲,之后,再右转,左转,向前下发劲。又如当头炮,双臂 (拳) 先向上引劲,然后再向里下走下采劲收回,向前略上发劲。又如双震脚,我双手先向下按,敌人向上反抗,我再向上托;敌人下沉,我再向下拍击,一下一上,一上一下,折叠变化,都是因敌变化而发。?
 
       (五) 斜向折叠。即立体螺旋,忽顺忽逆的斜向螺旋劲。如白鹤亮翅,先向左前斜角引劲,兼走右肩靠劲;再左采右? 向右后斜角发放? 劲。又如第三金刚掏碓动作二之左手上托,右手下采劲。以及野马分鬃的先向左旋转里合再向右斜向发分? 劲,都是在身法中正的前提下发放斜向折叠劲的例子。?
 
        以上五种分析,是互为一体的,只不过为了从多方面来观察胸腰变化的种种状态而已。上述五种方式的胸腰运化,一旦延伸到四梢,即带动四肢,向四面八方运化,发放劲力。由于胸腰运化自如,那么自身所发的劲力,从施力点 (足) ,经过枢纽 (丹田) ,运送到发力点,则非常顺逆而准确。从而体现太极拳劲力的整体性。

相关热词: 太极拳 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