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修入静法 练功贵在坚持 练功贵在坚持今年四月,我院组织职工在兰州军区总医院进行全面体检。五月份,结果传来,令人欣慰。我所患的几种大病,居然不药而愈了:左束枝传导阻滞,1980年被医生定成的冠心病,从心电图上消失了,&
今年四月,我院组织职工在兰州军区总医院进行全面体检。五月份,结果传来,令人欣慰。我所患的几种“大”病,居然不药而愈了:“左束枝传导阻滞”,1980年被医生定成的冠心病,从心电图上消失了,“左侧血容量不足”,曾弄得我头晕脑胀,不能站立起来,在这次的脑血流图上没有症状了;曾因多次出血而不得不多次住院的十二指肠溃疡,现在结疤了;下垂12公分的胃也提上来了。现在虽然我仍患有其他的疾病,但对我来说,这样的结果确实是我预料不到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结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应归功于气功疗法,是它在挽救我的生命和促进我的健康转化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
现在让我简单地回顾一下往事吧!
1980年6月初,我在一次晨跑中,不慎感冒,引起一场重病,潜伏的(我不知道的)冠心病发作了,原有的气管炎肺气肿加剧了,其他疾病也乘虚而入,使我本来就很弱的身体,经不住多种疾病的侵袭而险些送了性命。在大夫的精心治疗下,病情略有好转。出院后,继续多方求医求药,然效果甚微,将近半年没有上班。我已失去治疗信心,打算听天由命了。友人劝告说:“求医不得(治不好之意),求药无门(许多药在药店买不到),也不可坐以待毙,应取积极态度,多方设法才是,并建议我学练气功。行不行?有用吗?试试看吧!”就在这种半信半疑的状态下,从80年8月,我走上了学练气功的道路。说来也真灵。开始我向一同事学习郭林的“新气功”,头几天练五分钟就支持不住了,气喘吁吁,头昏脑胀,浑身难受。可是十天以后,我竞能坚持半小时了,一个月后就可坚持1小时,功毕还可和别人站在一起说话达1~2小时之久。我深深感到,体质在明显地增加,心情似乎也就特别高兴。从那时起,我就每天风雨无阻,必练功三次,同时逐步减少和停止药物。时间过得直快,转眼之间到了10月份。不知道是北方的冬天来得特别地早,还是因为我这个体质极度虚弱的人失去了抗寒的能力?10月下旬的天气,早晨在室外练功就经受不住了。此时一位朋友雪中送炭,给我送来一本李少波老先生著的《真气运行法》。我如获至宝,读了一遍又一遍,因为是练静功,可以在家里练,我便开始照书练习。正值此时,兰化公司职工医院邀请李少波老先生到医院讲《真气运行法》,我有幸聆听李老先生教诲,受益非浅,它为我以后的练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久,我基本上练通了小周天和大周天。当年冬季,我丢掉了多年来一入冬每晚睡前要用热水烫脚和用热水袋保温的作法,这是我尝到的第一个甜头。这几年的冬季,我已可以不用穿毛裤,只穿一条棉毛裤,一条单尼龙裤就可以过冬了(兰州最冷天是零下15—17℃)。以前,一年有半年的时间,不是住医院,就是在家休养。近三年我基本上年年出满勤,也很少去医院了。同志们都说我的健康恢复得不错,我和气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我还要在此衷心地感谢曾经给予过我许多指导的赵光老前辈等。
真是韶光易逝,岁月难留,弹指之间,已经整整五年了。回首往事,确有许多值得总结的东西。五年来,我正式练过的功法有四种:①真气运行法;②新气功疗法;③大雁功;④健身益气功(自编的,自定名)。头两年以冠心病为主攻对象,练的《真气运行法》和“新气功”。冠心病基本治愈后,即转到以肺气肿为主攻对象,练得真气运行法和大雁功,辅以健身益气功。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体会到“真气运行法”是练内气的好功法,我即以此为基本功,坚持不懈。早上练别的功,晚上即练真气运行法。所谓的“健身益气功”,是针对我的气管炎肺气肿,根据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自己编成的,无非是增强体质,加强肺、脾、肾、心各脏的锻炼,因为肺心病与这些脏器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全套12节,一遍需时15~20分钟,作为早晚练功的辅助功和每天上下午工间操的活动内容。当然也可以作为一种正式的功法锻练。从我近一年的实践看,它对增强体质,改善呼吸,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有一定的效果,对于咳喘能起到缓解作用。时间尚短,不足以做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带来副作用。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哎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的社会中。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就是功夫长进的过程和身体健康的过程。许多修炼者慨叹入静之难,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心镜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剑斩心魔。第二章清心法着重谈了清净身心的重要,读者可以参考。
一、入静的征象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算得上入静呢?要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功夫深浅不一样,所以各人的体验必然不一样,但一般来说,都有——些共同的征象。
神志方面
练功者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但决不是昏睡,正常的思维处于停止状态,唯一线灵明独耀。换句话说思维处于感觉阶段,虽然对外物有所感觉甚至连绣花针掉地的声音也能听见,但只是感觉,没有逻辑思维,水平如镜,不起波澜。如果练功者感觉到自身消失,与天地合一,那就是入静的较高阶段。
呼吸方面
练功者几乎忘却呼吸.这时的呼吸较平常呼吸更深,更缓、更匀、更细,好像一根丝线,不松不紧,不折不断。有时练功者感觉凡息停止,出现胎息,也就是人的肚脐呼吸;或者出现皮肤呼吸,皮肤吸气时有凉感,呼气时有热感。不管哪种情况,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一切顺其自然。
体感方面
体感方面最重要的是气场感。练功者能够感觉全身周围形成一个气场,真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浑浑沌炖,恍恍惚惚,也就算初步进入了入静之门。继续练下去,练功者感觉身体无限扩大,直至消失。有的感到气血蒸腾,丹田部位真气跳动,滚动、流动,身体发热,发光。或者感到身体发轻发飘升入天空,或者身体发沉深入地下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