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网导读:宝宝流口水怎么推拿?尽管宝宝晚上睡觉流口水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是有些小孩流口水却属于病态现象。那么,宝宝流口水怎么推拿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宝宝睡觉为什么会流口水
1、生理性流口水。
(1)嘴唇闭合能力不强。
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出生后每天唾液量仅仅50-80毫升。由于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开始增加,5-6个月时会增加的更多。流口水现象在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出牙,三叉神经受到刺激后会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晚上睡觉时,宝宝由于嘴唇闭合能力还不强,睡觉时容易张口睡觉,唾液就容易从口中流出。
这个时期口腔是婴儿获得满足的重要器官。唾液增多会减轻齿龈的疼痛感,口水增多是生理现象,不是疾病,没必要治疗,只注意护理就可以了。
(2)睡觉姿势不当。
有些稍大点的孩子,如果是取侧卧位睡觉,也会容易引起流口水现象。只要调整睡姿,换成仰睡,这种情况可以得到缓解。
(3)口腔卫生不良。
口腔里的温度和湿度最适合细菌的繁殖,牙缝和牙面上的食物残渣或糖类物质的积存,容易发生龋齿、牙周病。这些不良因素有刺激,可造成孩子睡觉时流口水。日常应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
2、病理性流口水。
(1)口腔炎症。
口腔粘膜发炎、溃疡也会造成唾液过多或不能吞咽,需要局部用药促进溃疡愈合,流口水的情形会自动消失。
(2)前牙畸形。
这可能由于遗传因素造成后天不良习惯,如孩子喜欢啃指甲、吐舌、咬铅笔头等,有可能会造成前牙畸形,导致睡觉流口水。
(3)全身性疾病。
一些神经官能症或其他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的全身疾病的患儿,睡觉时也可能出现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情况,使大脑发出错误信号,引起唾液分泌增加。
宝宝流口水怎么推拿
1、脾胃虚寒型
症见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基本手法中减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离心为清,向心为补)掐揉四横纹(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100次。揉外劳宫(此穴在手背侧,与手掌侧的劳宫穴相对)100次。揉小天心(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200次。
2、脾胃气虚型
症见流涎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基本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补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300次。推三关(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300次。运内八卦(以掌心为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100次。
3、脾胃积热型
症见小儿流涎,涎热而粘,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胃经(手掌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交界处)200次。退六腑(前臂尺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200次。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100次。
推拿能治宝宝流口水吗?
1、基本手法:
患儿仰卧,以掌心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团摩5分钟。
以两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50次。
清、补脾经:拇指桡侧罗纹面100次。
揉板门:手掌面大鱼际顶面300次。
患儿俯卧,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各1分钟。 ⑥按揉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各1分钟。随症加减。
2、脾胃虚寒型
症见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
基本手法中减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离心为清,向心为补)
掐揉四横纹(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100次。
揉外劳宫(此穴在手背侧,与手掌侧的劳宫穴相对)100次。
揉小天心(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200次。
3、脾胃气虚型
症见流涎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
基本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
补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300次。
推三关(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300次。
运内八卦(以掌心为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100次。
4、脾胃积热型
症见小儿流涎,涎热而粘,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胃经(手掌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交界处)200次。
退六腑(前臂尺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200次。
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100次。
5、心脾郁热型
症见小儿口涎外流,涎液粘稠而热,心烦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
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小肠(小指尺侧从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 300次。
退六腑200次。
清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200次。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您现在应该对宝宝流口水怎么推拿了解了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生导读:生活中,不少老人会频频出现打哈欠、流口水、头晕目眩等症状,不少人以为这些只是衰老的表现,但你要小心了,这些症状可能是某种疾病前兆!下面为您介绍老人要注意的五大疾病前兆,及时发现才能及时防治!
打哈欠流口水 老人要注意的五大疾病前兆
打哈欠——脑中风
打呵欠是人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一些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高的老年人,当出现频频呵欠时,是一种不祥之兆、提示“中风”即将来临。临床观察表明,约有70%以上的脑中风患者,在发病前的5~10天内均有频繁打呵欠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大脑严重缺氧而向我们发出的呼救信号。这是因为血管硬化后,造成血管壁弹性减低,血管管腔相对变狭窄,致使单位时间内血流减少,这样脑组织就会经常处于缺氧状态。
机体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有两种自身调节途径:一是通过大脑的反馈机制,刺激呼吸中枢,调节呼吸速度和深度来纠正缺氧状态;二是通过打呵欠张口深吸气,使脑内压下降,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从而使心血输出量也相应增加,迫使血液迅速到达脑组织,以改善脑缺氧状态。因此,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的老年人,当出现呵欠连绵不断时,要警惕脑中风发生,应尽早由家属陪同去医院检查。
头晕目眩——脑部疾病
如果经常感觉头晕目眩,那么您就得注意了,最好去医院挂号检查一下身体是否出现了问题。因为,德国脑部临床学研究机构的赫尔特学称,出现头晕目眩极有可能已经换上了某种严重影响脑干或小脑功能的脑部疾病。
总部位于德国图宾根市的赫尔特学院表示,神经科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检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患有严重脑部疾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人所患疾病包括脑中风、肿瘤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在排除了上述严重疾病后,神经科医生还对一些其他严重程度略轻的疾病,如耳压平衡紊乱、偏头疼以及良性体位性晕眩等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学院还指出,患上“晕眩病”有可能是心里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因为人们在某些特定场合下产生的恐惧和紧张等情绪可能会导致突发性晕眩。在这种情况下,该研究学院建议患者咨询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因为此时患者的身体机能并没有出现问题。同时赫尔特学院研究人员还表示,多数情况下,只有首先弄清楚所患疾病的本质和患病原因,才能帮助患者避免头晕的症状。 打嗝——中风 老年人打嗝要警惕中风。对于老年人来说,反复打嗝则更需要注意,因为这有可能是中风的前兆。中风之所以会出现打嗝症状,一方面是因为中风后,颅内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呼吸中枢,调控呼吸心跳的延脑血管发生阻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横膈膜的肌肉不断收缩,一直打嗝;另一方面是脑中风后常会发生应激性溃疡而致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后刺激胃黏膜,殃及膈肌,膈肌痉挛而出现呃逆。 一旦老年人出现持续打嗝,伴有肢体活动不力、言语不清,甚至神志不清等症状,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要警惕中风,应迅速求医。 如果是平时受凉打嗝我们也可以忽略不用担心,也可以根据穴位治疗法来缓解,但打嗝现象频繁,反复出现3次以上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咨询,检查,从而通过这些小端倪,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身体消瘦——恶性肿瘤 在短时间内身体消瘦明显的,切不可不以为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延年益寿。引起老年人消瘦的常见疾病有:恶性肿瘤,大多数恶性肿瘤都会先有不明原因的消瘦,近期明显消瘦者更应警惕。 例如,有呼吸道症状如卡血者,要警惕肺癌,以前有萎缩性胃炎或胃溃疡病史者,要当心胃癌。消瘦伴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者不能仅以为就是痔疮、肠炎或痢疾,伴有粪便变细尤其要注意结肠癌、直肠癌,消瘦伴不明原因上腹痛,应进行胰腺癌排查。
引起老年人消瘦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老年人甲状腺机能亢进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早期多为肥胖,但时间一长,消耗增大,会导致消瘦。在消瘦过程中多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伴疲乏无力。 消瘦伴逐渐出现皮肤粘膜色素沉着时,要注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许多慢性病也是造成老年人消瘦的常见原因。由于机体分解代谢加强,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及继发感染,致使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多,造成体重明显减轻。以慢性结核病较为多见。消化道的慢性疾病如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肠炎、慢性肝病、慢性胰腺炎等。由于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大量丢失而导致营养不良性消瘦。 流口水——脑血管疾病 老人口水多,大多是因为脾肾器官老化导致津液不能正常运转而出现的。还有老人戴假牙时;出现口腔炎、咽炎、舌炎、齿龈炎等疾病时;中风及其他脑血管疾病之后,也会导致口水过多的现象。老人睡觉时流口水,多是睡觉姿势不当引起的,但若长期如此,则可能是口腔不卫生、牙齿畸形、神经调节发生障碍、服用某些抗癫痫类药物等引起的,需要警惕。 如何辨别流口水是属于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病变呢?专家说,首先,可以对镜检查,看看嘴角是否歪斜;其次,要观察是单纯性流口水,还是伴有其他表现,如记忆力减退、面部僵硬等;然后,注意发生频率,是经常性控制不住,还是偶尔为之。若判断不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相应科室专家鉴别。
针对这些现象,老人要对症治疗。脾肾虚弱的老人,可以多吃一些补中益气的食物,比如山药、红小豆、薏米等。选择中医按摩,也能有效缓解症状;对于戴假牙导致口水多的老人,应及时修理假牙,坚持戴1—2周后,流口水的现象也会慢慢消失;有口腔炎症的老人,要尽快到医院就诊,确定病因,对症施药;中风后遗症导致口水多的老人,应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加强锻炼,做一些简单的面部操或进行针灸治疗,对减少口水多的情况,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时间:2021-07-01
时间:2021-07-01
时间:2021-07-01
时间:2021-07-01
时间:2021-07-01
时间:2021-07-01
时间:2020-06-02
时间:2020-09-05
时间:2021-03-29
时间:2020-10-24
时间:2020-06-25
时间: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