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胎息浅说 精气神 精气神 精、气、神,道教内丹学术语。从渊源上看,道教内丹学的精、气、神概念乃发端于先秦哲学与医学。《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
精、气、神,道教内丹学术语。从渊源上看,道教内丹学的精、气、神概念乃发端于先秦哲学与医学。《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在上古哲学中,不仅有「精气」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庄子·列御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状态时即使用了「精神」的术语。在《庄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志」。战国以来的「医家」既使用「精气」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如《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这里所谓「阴」指的是蕴藏「精气」的脏腑,而「阳」指的是保卫脏腑的外围组织。在《素问》看来,脏腑必须平和,而外围组织则应坚固而不泄漏。如果脏腑与外围组织不能配合,则精气就耗散不能生存了。
传统哲学与医学的「精神」与「精气」概念被道教所吸收,并且重组而成「精气神」。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与「精」相对应,「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先天之气」是人体原发性的「气」,故而有「元气」之称,它体现了先天原火的推动,所以,写作「炁」。从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点,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至于「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才能成为内丹修炼的能源。在内丹学中,「神」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后天之神」指的是「识神」,它的作用是认知与分别,这种「识神」对于学习知识是有用的,老子《道德经》称「为学日益」讲的就是如何通过「识神」的作用来增加知识;但就内丹修炼来讲,必须靠「先天之神」的观照。这种「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来的自我慧光,元神之观照,是一个减损识神的过程,老子《道德经》称「为道日损」,就是排除识神的干扰,从而进入无为的直觉状态。这样,元神观照,而「后天之气」转换为「先天之气」,于是元精培补,生命焕发出恒久的青春。
气功胎息本是道家的一种重要的炼养术。练功实践证明,胎息功对于培育元气,涵养精、气、神,治疗五劳七损都有显著效果,还可延年益寿,故而历代养生家极为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因儒、释、道、医等各家的理论基础不同,因而对胎息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今试就胎息的几个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胎息真义
胎息一词,现认为最早出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人在胞胎之中。”认为胎息是练功达到一定境界而出现的无需口鼻呼吸的一种状态。《大成捷要·胎息经注》中认为:“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把胎息看成是练功中神气相合于下丹田而达到的一种高深的气功态。更多的人则把胎息看成是一种呼吸方法,如《万密斋书十种·养生四要》所说:“呼吸绵绵,如儿在胎之时,故曰胎息。”强调练功者要最大限度地减慢呼吸频率,以达到“胎息微微,若有若无”的境界。也有人指出胎息即内丹,如《胎息铭》中说:“假名胎息,实曰内丹”,从而把胎息与内丹混为一谈,否认了胎息的独立存在性。
那么,究竟怎样来认识胎息呢?从人体的呼吸生理来看,人体呼吸过程可分为内呼吸与外呼吸两种。外呼吸是指人体本身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以下3 种类型:①借助于人体呼吸系统,经口鼻、气管、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②人在胚胎之时,通过脐动脉、脐静脉和母体进行气体交换。③人体的皮肤、毛孔、喻穴等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内呼吸则是指人体的细胞呼吸,即人体细胞经过细胞膜从体内环境中摄取氧气,经过氧化还原代谢后又向体内环境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有关的研究表明,经过气功锻炼,可使人体体表的固有换气功能得到强化,并使内呼吸显著增强,从而使人体的口鼻呼吸大大减弱,出现绵绵若存的状态,甚至会出现完全停止。这个时候练功者可感觉到全身毛孔完全张开,身体内外融为一体,有飘飘欲仙之感,恰如苏东坡在《苏沈良方》中所谈到的“一息自住,不出不入”。由此可见,所谓胎息,只不过是人体在高度入静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本能,是通过气功锻炼而使人体的内外呼吸和谐一致,充分发挥其功能的一种生理状态。它并不象一些文献所说的那么神秘,只要持之以恒,方法正确,任何人都可达到这种境界,从而有效地降低人体能耗,延年益寿,增色美容,强身健体,并可促进人体潜能的开发。
胎息层次
从上巳知,胎息是人体已退化的自然本能通过一定的锻炼途径重新激活起来,这是一个比较长而艰巨的过程,因而胎息修炼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根据练功的反应及要求不同,可以分为3个层次。当练功者按照正确要求,持之以恒地修炼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有一些非常奇妙的感觉出现,如痒、麻、凉、胀等。皮肤敏感度提高,呼吸频率降低,绵绵若存。随着气感的进一步增强,练功者会有内气氤氲,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感觉,此时皮肤、细胞的呼吸功能显著增强,意味着胎息真正开始,亦即胎息的第一层次。进入胎息状态后,练功者要排除一切杂念,在恬淡虚无中,人体的自然本能被激活,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已通过人体的皮肤、毛窍、俞穴、细胞膜等直接进行交换,从而产生了更高层次的活动,口鼻呼吸自然完全停止,进入胎息的第二层次,,当胎息持续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内气不出、外气不入的混沌状态。人体的一切高级神经的感知活动就会完全停止,进入神气合一的高级气功念之中,此时,人体的许多潜能被激发,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奇妙景象和特异功能。修炼者千万人可迷恋于这些景象,贪图特异功能的奇妙效应,而是要做到身心两忘、使这些奇景怪相复归于虚无之中,人体生命固有的无限生机得以充分展现,是谓胎息的第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