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养生 > 武术 > 正文

傅钟文谈练太极拳的要领 传统杨氏部分动作注意的问题

来源:互联网  发布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6-10-06 11:11:35
傅钟文谈练太极拳的要领 传统杨氏部分动作注意的问题 传统杨氏部分动作注意的问题1. 预备势:两脚平开,距离为脚心对肩心。重心对脚心,目的是为了虚实转换腰微后拔,(的运动核心是分清阴阳。主宰阴阳的部位在“腰”)2. 起势:起时中指向前领劲(约30度)
1. 预备势:两脚平开,距离为脚心对肩心。重心对脚心,目的是为了虚实转换腰微后拔,(的运动核心是分清阴阳。主宰阴阳的部位在“腰”)
2. 起势:起时中指向前领劲(约30度)接住对方来势,与肩同宽同高(腰微顶)其根在脚下,形成三点劲、脚、腰、手。下按时两手要到位,要有撑劲。虚实转换,以腰为中心,上下左右六个点来回运动,不管那只手击人,它都不是孤立的,虚实开合都是相应的,腰背是传送劲力的,但是松弛灵活。
3、  揽雀尾
3、1. 屈膝棚手---先落尾骨,同时大拇指领劲,小臂接劲。
3、2. 摆脚转体---再用小指一领,同时肘往后撤,重心前移。
3、3. 抱球上步---右手划平圆找左肘窝,左手找右手肘外,同时起腿提膝松小腿,此时实腿要坐实,
       松腰落胯、敛臀转体上步要随屈就伸、脚离地不要太高 (踝关节)也不能不提
3.4.扣脚转体左棚--脚分左7右3成,左肩与胯要与头心.脚心对齐,棚手要圆,双臂有张有合之意.
3.5.右棚上步--先左转体,上步落脚后要松胯根微右转体,右臂平出,弓步时左肩与右肩要有合意.
3,6、捋势一双手继续往前同时翻尺骨及手腕,再松肩拉腰往左转胯,注:前腿别撑直,后腿膝对脚尖,同时转腰落膨敛臀,然后卷腰.弓步挤出,腋下要撑开,右手有外扬之意,左手翻掌收到大拇指对右腋前立掌按出。
 3、7,按势一左手经右手背平开 再拉腰拆肘双手大拇指找腋窝,腰微左转坐实左腿然后腰微右转.同时双手沉腕下按随屈按出要立掌。定势要身形舒展。
4、单鞭:双手展平,同时右坐骨与右脚跟微合,脚下变阴阳,右脚尖、膝、胯、肩同时左转,有从外往里包之意。双手划平圆右手至左脚前,然后松肩拆肘椭圆形划至右胸前,右手腕带劲出去突腕变勾手、左臂张肘上步、(一尺)落脚,弓步时左手以小指领劲翻尺骨按出去。
5、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1、左脚实腿内扣约30度,重心左移、右脚,跟着地要有蹭地之意,坐骨微顶脚跟,同时左腿要坐实,档要撑圆,双肘拆肘合出。
提手上势2、重心后移、胯微左转提膝,右臂松肩下落抄起找左肘,左手。掌至右大臂,右脚着地后以肩、肘、胯一起右靠7一8成力
6、白鹤亮翅:接前势继续横移,坐实右腿后右转体同时右肘随开翻右小臂外尺骨,前脚掌前落地有往地下蹭劲,(1一2)成力为好,切不可空着地。定势时尾骨往下沉落龙骨往上拨。
7、搂膝拗步:重心往后移,右手由上往下绎过脸前划弧,提膝转腰,脚离地时要求卷腰松胯出步,脚跟着地时要松落腰胯,再旋腰搂膝按掌,弓步时右掌根与腰形成对拉劲。转右搂膝拗步、左脚外撇、左坐骨与脚跟对合,使脚下分阴阳(虚实),重心横移,然后用腰带右膝、右腿提膝上步。(凡上步都同上、后面不再表叙)注:松胯一大腿骨与胯骨有脱开之感。
8、手挥琵琶:重心前移,提右膝收半步松落由脚外沿逐渐落地,随至移动重心,右手向右撤肘转腰,左脚跟蹭地,双手合提送出、掌根有撑劲。
9、进步搬拦锤:左脚外撇、左手象被一根绳子提起,此时肩要松沉,右臂象弓一样撑圆、锤眼对左腰眼,右腿随开胯转腰斜送出上步,同时左手扶右手腕部,随重心前移右手腕旋转下沉压。左脚上步时右撤肘拉腰同时左手由右向左前对拉,斜立掌,左转腰弓步出拳待重心走一半时左掌合右臂至大拇指对右肘窝。
10、如封似闭左手插至右大臂前下,随至翻腕棚出、右手撒肘,腰向后拉、坐实右腿、到位后再左转,双手撒肘,两大拇指找腋窝,再翻双掌沉按随屈就伸向前推按。
11、合十字手:转腰扣脚、双手虎口相对右移到额前,然后重心左移,双手分开,提右膝收半步落地,双手合十、两腕相交此时重心在中间(马步),然后两脚蹬地两腿慢慢伸直,两手大拇指领往外往上棚起。定势:顶悬背圆、尾骨下落、全身肌肉松活双脚蹭地。
12、收势:左手至右手背平摸与肩同宽同高,松肩松肘双手自然沉落至两胯旁。 13、抱虎归山:扣左脚尖腰右转,左臂下落,然后回腰提膝开裆迈步,右手与肘骨(下)同高。注:抱虎归山与搂膝拗步不同搂手、抱虎归山右手不是搂而是采出,左手定势掌斜45度,腋下往后松撑。
14、肘底锤:双手平摸回来后,右手立掌(鱼尾掌),左手变棚,然后尾骨中正开裆迈步,重心前移时左手先棚后挒,再提后脚要轻起松落,然后撒右胯、左手由挒变采,从右肘窝伸出有托意,右手平摸至胸前变锤圆撑左肘下,左脚着地要有蹭劲。
15、倒撵猴:重心后移,提膝变掌双手开中有合劲。眼看后手,左腿要提膝顶脚勾、然后脚跟后撒前掌着地,(注意:防止后撒步时重心过早后移,产生‘双重’虚实不清)。由脚外沿逐渐着地,然后、尾骨中正重心后移同时左脚碾扣朝前。注:腰往后拉、劲往前走。定势:裆要圆、身形舒展。
16、斜飞势:坐稳左腿,右脚斜后撒出,脚跟先着地,再腰胯脚一同右开,右脚尖对前方(南),同时合双肘,右转腰时双肘有互拉后才随至挒出,要有鼓腕之意。左手采至胯旁,左脚由外沿着实内扣。17、海底针:重心前移,然后坐实左腿,右手随至前展、掌朝左,左脚前掌着地时,脚前掌要撑地,然后折胯,腰要后领,双手同时往前下、右手以小指往下领切,右堂与左膝同高。
18、扇通背:立腰、同时翻右手腕、以肘带手、双手合十字古锁骨前,同时重心后移,提膝迈步,随着前弓步双手拉开、定势:左手立掌、右手虎口对太阳穴,有托架之意。
19、翻身撇身锤:右手平落左胸前,锤眼对左腰眼、要撑圆,随至扣脚转体,出脚出锤,左手收至左胸前随至按出,右肘抽回至腰高,拳眼朝外。注:此动作要来回拉腰抽胯。
20、进步搬拦锤:重心后移、同时碾脚跟扣前脚掌……(同上第九条)。
21、云手:接单鞭。右扣脚转身,左手找右手,立掌横移至大拇指对右腋前,右手下落至腰高,左脚要开裆出步,轻起松落由脚掌先落地、再由脚外沿逐渐着地,右脚收半步同样轻起松落,双脚基本朝前。注:云手、手四个点的运动:提膝双手在左九点右三点、马步左云左手十一点、右手五点,反之右手在一点、左手在七点。定势:尾骨下沉,收住胯根,分清虚实。
22、高探马:重心后移,眼随腰胯右转,左手在右胸前,前掌平切与腰眼对拉,左手在右胸前。定势要求:顶悬、尾闾下落,腿直腰顶。
23、左右分脚:重心后移右转体,再左转出步,此时右手平摸至右胸前,提膝出步,右手找左肘窝,弓步右手切出、左手棚至右胸前,指对右肘窝,有对拉劲,然后腰左转平移,坐住左腿再立身提膝合十字手,实腿基本伸直,分手以两掌根领劲分出,有微上分慢慢展开,分脚力点在脚背(前)。
24、回身蹬脚:接前势重心下落,屈膝沉胯,由实腿脚外沿着力然后包转,左胯根横拉开左摆即可。(分脚蹬脚的动作都要提膝收住腰胯、不然身体后仰,出脚无力)。
25、左右打虎:两手平落,右脚松落至左脚半步微内扣,随着重心后移右转腰、左手移至右腋前,指对肘窝,随腰胯左转出脚,弓步的同时左手要张肘圆翻至额前,两拳眼相对应。转右打虎,双手变挒与腰同高,同时扣脚右转体……同前。
26、双峰贯耳:碾脚跟,双手落至膝两侧,由斜仰掌变俯掌五指朝前、慢慢变锤上举至额前,定势:胳膊要圆,肩要松。
27、野马分鬃:两脚距离稍宽(比搂膝拗步),斜身抱球上步,弓步时前臂先以肘带手挒出,手心斜朝上略鼓腕,左手采至左胯旁。
28、玉女穿梭:(1)双手下落、右手变棚,扣脚转体,松落腰胯、开裆斜向上步、左手由虎口对右手肘下穿,右手臂外旋,撒肘收至腰间,弓步时腰略左转,上手要撑圆、大拇指对人中。下手虎口对心窝。(2)双手臂外旋,右手护左肘,扣脚27度转体……同上。
29、下势:右脚外撇时重心右移,右微转身下蹲,双脚互为其根,裆要有撑劲,然后重心向前平移,前脚外撇,立身时左大腿坐实,带动后腿提膝演练下一动作。
30、金鸡独立:接前势提右膝,实腿基本伸直、右手立掌有托意,左手有采意、落左胯旁。同时要顶悬、尾闾下落、腰有顶劲。
31、穿掌:重心后移,提膝迈步,同时右手臂外旋,双手同穿,弓步时右手臂内旋,穿至上臂(前下)。定势要求:顶悬、龙骨上拨、腰顶、尾闾下落、松肩、裆有撑劲、身形舒展。
32、上步七星:接下势,左手由掌变拳,右手握拳收至腰间,提膝上步时右手随至与左手成十字拳与锁骨同高,拳心斜朝前,双臂撑圆.
33、退步跨虎:重心后移、右脚斜后撒步松落,双手变掌随腰右转体移至右腰间,然后腰左转双手随至分开。右掌根与肩同高,左掌与腰同高,前脚着地不能空放、要有支撑劲。
34、转身摆莲:腰微右转同时双手划弧,然后回腰双手划至胸前,右手与胸同高、左手划至额前,双手虎口相对。转体摆莲时双脚要互为其根,以脚掌为轴,随身体一起旋转270度,定势时重心在右腿,双手挒势,双脚朝东北。然后重心左移、腰左转、提膝悬大腿外摆莲随至双手迎击右脚前背。要求:脚迎击手、左右手两响。定势:独立腿、实腿脚尖朝东北,双手朝北偏西。
35、弯弓射虎:坐实左腿,腰胯右转,开裆出脚右脚跟着地,腰继续右转、边弓步边双手握拳,右拳收至太阳穴、左拳收出至左身前、与琐骨前,立拳、拳眼斜朝左随至向东北角射出。定势:右臂松肩、防亮肘,左拳眼朝上,锁骨同高,顶悬、裆撑、尾闾下沉。说明;以上所述,是提供给拳友们在实践中去体察,只作注意事项参考、不作全面系统学拳教材。
        说明;以上所述,只作拳友们在实践中去体察,不作全面系统学拳教材。

 傅钟文是中国界一位卓有成效的家,是杨澄甫的外甥兼学生,他一生授拳传艺,为杨式的传播与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于1944年创办永年社任社长,1958年-1971年任上海队太极拳教练,1979年任上海协会副主席,多次出席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太极拳交流活动,演示杨式太极拳,讲解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及练习方法。现将他谈练太极拳要领的讲话摘要介绍如下,以饷读者。
  要练好太极拳,除了遵照先哲的理论指导和要领指示之外,我认为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要领会“劲”的涵义。认真练习太极拳到适当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这股劲是一种“浑劲”,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据我个人体会,这股劲好像秋天的成片芦苇在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又好象海洋中的滚滚波涛,水质虽软而又非常雄厚的力量。浑劲练出以后,再进一步就要从浑劲中练出轻巧劲来。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实力,从而达到柔中有刚。轻灵劲是既有轻灵感觉而又能圆活运转的意思。将这二种劲紧密地结合于一起,相互为用,才能刚柔相济,绵里裹针,再能变化分释为掤、捋、挤、按诸劲灵活应用之,始可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目的。
其次,太极拳要练出劲来,仅凭一股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是办不到的。这就要在平日练习时必须注意到下面四个要点。
  一、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当每式变化时,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歌诀有云:“身形腰顶岂可无”。如云手、搂膝拗步、斜飞势、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好比指南针一样,针动而针轴不离原位。武术家所谓“守中土”就是指中土不离原位的意思。引证力学来说,就是重心作用。所以练拳必须讲究“尾闾中正”。神贯顶,尾闾中正,才能保持重心,而无姿势偏侧,架式过与不及之病。练拳如果低头耸臀,腰部不挺,失了重心,就是所谓“冒腰”。常言道“低头冒腰,把式不高”。因为冒腰则呼吸不畅,气不能下沉,顶头不能悬虚,虚实不清,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
   ­三、练太极对四肢的运动,有一句话叫做:“如意胳膊、箩圈腿”。就是说,手臂与腿部要微有弯曲含蓄之意而不可伸得过直。“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指此。如单鞭、野马分鬃等式,后腿微曲向外绷,就能做到前弓后蹬,力从脚跟而发,像树生根于地全身稳固,而不是向后挺得过直。总的来说,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
   兹再就各关节分述于下:
   (1)要坐腕坚掌,但掌心要微凹不可平,这是要着。
   (2)手指不宜太直,手指与手指之间不宜并紧,要似开非开,练久劲自生。
   (3)肩要松活下沉,不可用强劲或有耸抬之意。
   (4)肘要下垂,如白鹤亮翅式,手臂虽向上提,而肘尖意须向下。
   (5)要以肩领肘,以肘领腕,又要以指引掌,以掌带臂而沉肘松肩,又要以腰腿之意配合手、肘、肩,上下连贯,虽略有先后而动作协调节节贯串,不可过劲,过劲则僵硬。
   (6)迈步时,脚跟须先着地,然后徐徐踏实,即所谓“迈步如猫行”。猫行的形象很妙,脚步既轻灵又稳实,而其身躯又活泼。同时膝随之向前,但弓步不可过劲。(指膝部不过脚尖)进退即能灵活。后脚要绷着劲,切不可僵滞。
(7)脚的起落,如云手式,跨步时须先提起脚跟,继之提起脚尖。跨步后,脚下落时要以脚尖先着地,而后徐徐踏实。能这样做,左右虚实自然分清。
  (8)要含胸。含胸与猫腰,陷胸不同。而是两臂骨节均须松开: 肘部下垂,呼吸自然。
   (9)开裆。开裆不是指步宽,实系松胯,胯松则裆自开。
   (10)裆要平,裆平则下盘稳固。同时在档平的基础上意还要上提.提裆贯顶,必须做得自然,则头自中正,呼吸舒畅,气度安适,从而能上下相随,式式均匀,自可领会周身轻灵圆括之趣。
  四、意境。
   (1)心要静而精神要振作,忌低眉垂目,萎靡不振,缺少生气,但也要忌怒目攒睛,挺胸露齿。周身要节节贯通,勿使有丝毫间断。
   (2)重视前辈积累的经验,遵照典型的架式来认真锻炼。但要练得自然松净,使举动周身轻灵。必须“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不离规矩”。本此坚毅精神,才能练到得机得势。
   总之,太极拳每一架式都有它的精义,必须悉心揣摩,仔细领会。举手投足,不可太拙,太拙则腰腿不随,全身易于僵硬。要步随身换,进退须有折叠。姿式必须先求开展,后求紧凑。随时留意,着着用功,式式须要清楚,不可含糊,而又要连贯,一气呵成,日积月累,功到自成。
五、对步法要求
    1.马步在练中要求踩成马步、马步要求与肩同宽。
    2.虚实步
    习惯叫“丁八步”,斜的叫八字步,直的叫丁字步。但在作的过程中以至摆了定势后与虚实步又不太一样。成弓步的迈步要直着往前搁,中间要有个幅度,就是与肩同宽。怎么出去呢?迈步要直着往前放,后蹬前撑就稳了。还要左右支撑,如果步子迈得太小了。挤在一块儿,就不稳,它没有左右支撑。必须前后蹬撑,左右支撑。在练的过程中虚的这边胯要松垂,这边松垂和那边一样,就直接出去了,在松的时候,两边一块松,保持它们中间的幅度,弓腿出去,就比较顺了,前后顺了,左右也顺了,左右也支撑了,就是前撑后蹬,左右支撑。
??而虚实步,它是以后坐腿在八字步上,跟前面那个成弓步的不一样,那个腿弓出去,这个不弓,这主要重心坐在八字步上的这只脚,要保持与肩同宽,以八字步为主,要求一条中心线,左右两侧分。左脚在左边,右脚在右边,相互之间不能越过,中间不要幅度。如白鹤晾翅、手挥琵琶,脚掌着地,脚跟着地,都是这样,不要拉开。在整个过程中要求一气呵成。初练时,如预备式,做起势,它的步幅的大小决定下肢力量的强与弱。屈腿蹲了,第一步走,劲有多大。低了。步子就大了;高了,步子就小了。所以,第一步就决定了姿势的高低。往后所有的势子都应以此为准。它的步幅大小,决定下脚力量的强与弱。要一气呵气,练下来一趟,练三趟,练几趟,都可以,均应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运动。
??单鞭下不去,舒腿坐到什么程度。比如,右手勾吊手,左臂翻向里,掌心朝成成掤式,上身不动,提左腿向正东伸出,置右脚左侧。当左脚着地后,左腿同时向前弓出,成弓步,左腿弓,右腿撑,身子尽量下坐就行了。如果没坐下去,还很高,是步子迈得不大。步大不能太大,否则重心前移时,不能稳稳提起来,会出现起伏。
??定势,即标准式。如搬拦捶,通过转换重心移动,两臂环起,提腿迈步,重心移动,坐好腿以后拉开,每个动作都应该清清楚楚地做出来,摆够数,不能不够数就往下边走。再如转身撇身捶,转身握拳,坐回来,撇拳,清楚了再往下走。做到似停非停,把定势做出来。非常好看,自己也感到很舒服。在动作中包括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所谓内外相合,就是肢体动作和思想意识两者相结合。再比如斜飞式,不管那个动作往哪里走,意识得跟着走。不能手往右边,眼睛,意识却往左边看,往右边想,这不行。必须手往上走,就往上看;肢体往下走,就往下看。使之内外相合。
??初学练拳不能要求这么高,这么难。先练轮廓。即粗粗地练。一般分粗练、细练、精练三个阶段。开始能粗粗比画下来,知道基本要点,动作做不好,但心里知道,慢慢就能结合起来了,也就细了。最后是精,精要求高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定要把“要领”弄清楚,只有要把要领弄清楚,才能为练好杨氏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热词: 太极拳 太极 问题